08:21 06 / 12 / 2016
海关总署回应加工贸易进出口下滑:面临双重挤压
【字幕】 10月20日,国新办就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情况举行发布会,海关总署副署长孙毅彪介绍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情况,并答记者问。
孙毅彪谈及前三季度加工贸易进出口数据呈现比较明显下滑时指出,除了外需不振、面临双重挤压、贸易摩擦等原因外,加工贸易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同期】(中央电视台记者)
大家知道,加工贸易一直占据我国外贸的半壁江山。从今年海关公布的数据来看,加工贸易进出口的数据呈现比较明显下滑的态势,请问孙署长,具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另外,下一步海关总署是否会针对这个情况推出具体措施来促进加工贸易的回稳向好。谢谢。
(海关总署副署长 孙毅彪)
这位记者朋友提到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加工贸易刚才已经说了,前三季度我们是5万多亿人民币,负增长7%。原因:一是主要从外部看,世界经济现在增长乏力,外需不振,影响我们的出口。根据世界银行报告预测全球的经济从2.9%现在已经下到2.4%,从世贸组织最新9月份给出的预测,全球货物贸易从2.8%下降到1.7%,在下滑,这是大的外部环境。
二是主要是面临双重的挤压。一方面是来自西方发达的经济体,他们对于高端先进的制造业采取回流,要转出去。这是一重挤压。另外一重,作为中低端的加工贸易的制造业,新兴经济体,像东南亚这一带,利用它的要素成本低,像劳动力、土地、资源,参与这方面的竞争,因此也有一部分转出去了。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双重挤压。
三是我们自身现在也需要转型升级。传统加工贸易从生产能力、要素成本都发生了变化。加工贸易改革开放30多年前,我们说三大红利,人口红利、资源红利,我们有土地,劳动力成本低,还有全球化的红利,就是国际市场红利。现在这些都发生变化了,更重要的是现在对于产品的质量档次、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工贸易需要有一个转型过程。
四是贸易摩擦。现在某些国家对我们实施很多所谓的“贸易调查”、“贸易救济”。像商务部公布今年1-8月份,2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我们发起80多起贸易调查,金额达到100亿美元以上。数字都是两位数增长。因此我们的外部环境现在也是压力很大。我们注意到,最近WTO专家评估委员会对美国13起对我们发起的贸易调查,认定它是败诉。因为违反了世界贸易的规则,因此有一些国家是滥用规则,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这对整个国际贸易的发展是不利的。
另外再加一条,加工贸易现在数字看起来好像是下来了,但是它的结构在发生变化。现在的加工贸易趋向于内源化、本地化甚至国产化率在加大。昆山地区加工贸易企业,95%零部件国内采购在本地完成,像重庆5+6+800,5个品牌商,6个代工企业,800个是我们自己的零部件配套企业,由于国产化率高,依赖于进口的就少了。从结构上来说,这对我们是有利的。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海关采取的措施刚才介绍了,一是按照中央的统一要求,简政放权,给企业创造更加宽松便利的环境。二是推动东部转型升级,将东莞和苏州设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重点从原来的制造向研发、设计、品牌转变。像东莞地区2000多家企业拥有1.1万个自主品牌,苏州有几千家的企业目前形成了研发中心,这种我们大力扶持和支持。三是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一个方面是加工贸易会带来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另外从就业来说,它创造了很多的就业。加工贸易直接就业是4000万,间接就业是6000万,这样加起来就是1个亿。再就是考虑我们的国情,需要区域平衡。
我们在采取的措施当中,向中西部转移的加工贸易企业,保留企业原有信用类别不变,如果企业设备原材料转移,采取减半甚至是减免保证金等措施,让企业有更加宽松的环境去从事它的工作。我们鼓励发展绿色加工贸易,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我们刚才介绍对2000多种商品目录进行调整,有的是限制,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不是说把污染带过去,要符合环保的要求,但是也有一些是可以放开的,包括机电等等。因为我们现在加工贸易中机电类产品占八成以上,这是加工贸易的主体。
再有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贸易业态我们也有相应的措施,尤其是对于品牌建设给予保税政策和全力支持。我们鼓励企业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集中,现在全国有129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它的政策优势、功能优势、通关优势都相对较好,我们想通过这些措施促进加工贸易更好地健康发展。
记者 旦增桑周 北京报道